【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血压超过140/90 mmHg.
【高血压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0%,病因因虽未明,主要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所致。
2.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10%,其血压的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如继发于肾动脉狭窄、肾实质病变,嗜铬细胞瘤、妊娠,或因药物所致等。
【高血压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非药物治疗。
一、高血压形成与调节机制
(一)正常血压的形成和影响血压的因素1. 形成血压的条件:
①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其大小与血量和血容量有关。
②心脏射血:心室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是血液的动能,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构成血流的势能。
③外周阻力: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2. 生理条件下影响血压的因素:
①心脏每搏输出量;②心率;③外周阻力
(二)动脉血压的调节
1. 血压的神经调节
(1)压力感受性反射:
(2)化学感受性反射: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存在化学感受器,对血中氧、二氧化碳、氢离子等浓度敏感。
(3)中枢缺血反应:
2. 血压的体液调节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精氨酸加压素
(3)内皮衍生性舒张因子
(4)内皮素
(5)缓激酞和血管舒张素
(6)心钠素
3. 肾素对血压的调节
二、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治疗目标
(一)抗高血压药分类
1. 利尿药
(1)噻嗪类和相关药物:氢氯噻嗪、氯噻酮
(2)袢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
(3)潴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喋啶
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
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洛沙坦、缬沙坦
4. 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
5. 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α-甲基多巴
(2)神经节阻滞药:美加明、咪噻芬
(3)交感神经末梢抑制药:利血平、胍乙啶
(4)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
(5)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6)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6. 血管扩张药
(1)直接舒张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
(2)钾通道开放药:二氮嗪、吡那地尔、米诺地尔
(3)其他:乌拉地尔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目标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血压并不是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要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高血压的治疗已由80年代的阶梯式的选药方法发展到90年代的个体化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