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伴随而来的腰酸、背疼、弯腰、驼背等现象,在过去认为是自然现象而实际上是一种老年性疾病-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慢性病中已跃居第七位。据北京、上海的调查60岁以上的人群患有骨质疏松症超过50%,而其中女性约占80%。

  发病原因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临床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预防

  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减少抽烟、喝酒及过量的咖啡,多加运动、晒晒太阳皆可预防骨质疏松症。钙质的吸收需要有维生素D的帮忙,所以适时的补充维生素D,同时喝少量的牛奶或优酪乳也能促进钙质的吸收。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膳食钙供给量孕中期每日1000mg,孕后期每日1500mg。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