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什么是狼疮细胞

  狼疮细胞最早是一个叫Hargraves(1984)的人在骨髓中发现的,Haserick(1949)从外周血中找到狼疮细胞。Miecher(1954)证明红斑狼疮细胞因子为一种抗核因子,是一种γ球蛋白。现已明确形成狼疮细胞需要4个因素:①狼疮细胞因子,是一种抗核蛋白抗体,存在于外周血、骨髓、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疱液和脑脊液中;②受损伤或死亡的细胞核,各种器官的细胞核均可与狼疮细胞因子起作用;③活跃的吞噬细胞,一般为中性粒细胞;④补体;在吞噬时需要补体的参与。狼疮细胞形成的过程,首先为狼疮细胞因子与受损伤或死亡的细胞核起作用,使细胞核胀大,失去其染色质结构,核膜溶解,变成均匀无结构物质,形成所谓"匀圆体",细胞膜破裂,匀圆体堕入血液,许多吞噬细胞聚合来吞噬此变性的核,形成花瓣形细胞簇,随后此变性核被一个吞噬细胞所吞噬,就形成"狼疮细胞",补体参与起促进吞噬作用。

  约40-70%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细胞检查阳性。其他疾病如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约10%病例可查见该细胞。此外,慢性活动性肝炎,药疹(如普鲁卡因酰胺及肼酞嗪)等引起的药物性狼疮也可阳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