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中药鉴定 > 正文

中药鉴定学:皮类中药——肉桂的鉴别

  【性状鉴别】

  ① 呈浅槽状、卷筒状或板片状,长30cm~40cm,宽或直径为3cm~10cm,厚约2mm~8mm.

  ② 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

  ③ 内表面红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④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侧呈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⑤ 有浓烈的特殊香气,味微甜,辛辣。

  以不破碎、体重、外皮细、肉厚、断面色紫、油性大、香气浓厚、味甜辣、嚼之渣少者为佳。

  【显微鉴别】

  横切面

  ① 木栓细胞数列,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

  ② 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

  ③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石细胞的外壁较薄,具壁孔及孔沟;石细胞层外侧有纤维束存在。

  ④ 韧皮部约占皮的二分之一厚度,射线细胞宽l~2列,细胞内常散在多数细小针晶;厚壁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3个成群;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为大;粘液细胞亦较多。

  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

  粉末:红棕色。

  ① 纤维多单个散在,少数2~3个并列,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长195μm~920μm,直径25μm~50μm,壁极厚,纹孔不明显,木化。

  ② 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2μm~88μm,壁常三面增厚,一面菲薄,木化。

  ③ 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黄色油滴状物。

  ④ 草酸钙针晶较细小,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尤多,也有呈短杆状。

  ⑤ 木栓细胞多角形,一边较薄,含红棕色物质,细胞壁木化。

  ⑥ 淀粉粒极多,圆球形或多角形。

  【成分】

  含挥发油1%-2%,并含鞣质、粘液。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及醋酸桂皮酯,少量苯甲醛、桂皮酸、水杨酸、苯甲酸等。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

  取粉末少许,加氯仿振摇后,吸取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10%的盐酸苯肼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取挥发油少许,滴加异羟肟酸铁试剂,显橙色。(检查内酯类)

  本品的乙醇冷浸液作供试品溶液,桂皮醛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醋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开,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1年新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