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制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本型多见于2 ~7 岁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1.病因

    病原为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简称痢疾杆菌,根据其抗原构造的不同,痢疾杆菌分为4 个血清群:A 群,痢疾志贺菌(S.dysenteriae ,12血清型);B 群,福氏志贺菌(S.flexner ,6 血清型);C 群,鲍氏志贺菌(S.boydii,18血清型);D 群,宋内志贺菌(S.sonnei,1 血清型)。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

    2.发病机制

    (1 )个体反应性本病多见于营养情况较好、体格健壮的2 ~7岁小儿,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患儿特异性体质有关。

    (2 )细菌毒素作用痢疾杆菌进入结肠后,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痢疾杆菌裂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微血管痉挛,导致缺血、缺氧,甚至DIC ,还可有肾上腺出血或萎缩。全身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休克;脑部微循环障碍而造成临床脑病表现。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