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也叫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5-10年间出现肾脏病变。1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10-20年间出现肾脏病变。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长期糖类代谢异常,胰岛功能失调及高血糖控制较差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而遗传因素、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压水平、多元醇通道活性增加、非酶糖基化作用和吸烟亦起作用。

  1、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以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为特征,它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2、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主要引起肾小球基膜胶原堆积和肾小球基膜增厚。

  (1)多元醇旁路的激活:在高血糖的情况下,过剩的葡萄糖通过活化的多元醇旁路代谢,即由被激活的醛糖还原酶把葡萄糖还原成山梨醇。山梨醇浓度升高可伴随细胞内肌醇池耗损,造成肾小球高滤过和其他功能的异常改变。

  (2)蛋白非酶糖基化:在非酶促条件下,葡萄糖分子与蛋白质及核酸相连,形成糖基化蛋白质产物(AGE),AGE蛋白具有不被降解而堆积的特性,对组织增厚和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脂质代谢紊乱:在肾组织损害中的作用为1)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脂栓形成;2)脂质对系膜组织的毒性作用;3)肾小球内压增高与高脂血症的相互作用,可加速肾动脉硬化

  3、肾脏结构的改变高血糖可使肾小球基膜中羟脯氨酸、羟赖氨酸和半乳糖羟脯氨酸的浓度增加,胶原合成显著升高,造成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基膜中的泛酸碱基减少,带负电荷的硫酸乙酸肝素糖蛋白减少,使肾小球阴离子屏障作用减少,上述原因均使肾小球基膜的滤过屏障功能障碍,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质的滤过增多。

  病理改变
    (1)肾脏体积:

  糖尿病肾病早期肾体积增大20%-40%,除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外,无任何其他结构改变和临床症征。这种早期的肾体积增大和滤过率增高,可随糖尿病治疗的好转而恢复正常。终未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大多为纤维增生和缩小,但表面光滑,缩小的程度轻于同样肾功能的肾小球肾炎

  (2)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其基本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其特征性病变是结节型肾小球硬化,也可表现为弥漫型肾小球硬化症及肾小球渗出性损害。

  (3)肾小管—间质损害: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颗粒样和空泡样变性,晚期小管萎缩,基底膜增厚。

  (4)血管损害:

  所有肾动脉硬化,特别是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壁均匀玻璃样变性,肾动脉及其主要分枝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表现

  糖尿病肾病分断5期,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人每5年就可进展一期,2型糖尿病人每3~4年就可进展一期,因为2型糖尿病人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肾脏已有退行性改变,且多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有关。

  第一期  肾小球高滤过期病人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在约20-40%(约150ml/min),同时肾脏体积增大,此期尿蛋白排泄量(UAE)<20ug/min或<30mg/d.如及时纠正高血糖,此变化可逆。

  第二期  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此期病人尿中可出现间断的微量蛋白尿,肾小球系膜基质轻度增生而致增宽增厚,若不治疗,90%以上的病人会发展为临床肾病

  第三期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此期病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多发生在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主要表现为UAE持续性升高至200 ug/min或300 mg/d,20%患者有血压升高,GFR高于正常。这时候肾脏病变明显,已不可能逆转。

  第四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当蛋白尿持续出现2-3年后,尿蛋白逐渐增多达到>0.5克/日(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及UAE大于200 ug/min,同时伴有轻度镜下血尿和少量管型尿,临床出现水肿,血压轻至中度升高,GFR下降。若不很好控制,在5-8年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衰。

  第五期  肾衰竭期从出现大量蛋白尿开始,GFR降至正常值的1/3以下,BUN、Scr升高,伴有严重的高血压、水肿,病人肾功能迅速坏转,常在3-4年内发展至肾衰竭,此时病人往往需要透析治疗。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四)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五)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诊断

  诊断临床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是蛋白尿,如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又能除外泌尿系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等因素,基本上可以诊断本病。

  1.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 (UAER20~200μg /min或30-300 mg/24h ),拟诊早期DN期。2.UAE>200μg /min或>300mg/24h,或尿蛋白定量>0.5g/24h,或呈肾病综合征,拟诊临床DN期。

  3. 大量蛋白尿血清肌酐升高,伴少尿、水肿、严重高血压贫血,拟诊DN肾衰竭期。

  4.若诊断有疑,可作肾穿刺活检。尿液分析,肾脏超声波检查等也有助于诊断。

  治疗

  (一)积极控制血糖早期诊断DM,积极控制血糖是预防DN的最好方法。任何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性降低35%-60%.根据亚太地区的标准,最佳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糖应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均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但不同药物对肝肾损害程度各异。对DN者以应尽可能保护肾功能为宗旨,因此,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宜选用格列喹酮、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瑞格列奈,对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宜选用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双胍类及磺脲类(格列喹酮除外)。

  (二)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DN的基本疗法。DN者除按DM饮食控制外,尚需注意低蛋白饮食治疗。适量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可减轻肾小球内压力,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减退的速度。200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DN病人低蛋白饮食治疗提出如下建议:从临床DN期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肾功能正常DN病人,饮食蛋白入量为0.8g/kg/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后,饮食蛋白入量为0.6g/kg/d,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同时应该补充足够的热量,必要时可补充必需氨基酸或酮酸。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饮食治疗也应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水肿时应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肾衰竭时应低磷、高钙、低钾饮食。如有酸中毒应进食碱性食物。

  (三)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或因DN而继发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加重DN.DM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5mmHg以下,对DN者尿蛋白0.25-1g/d,血压应<130/80mmHg,尿蛋白>1g/d,血压应<125/75mmHg但要达到此目标,通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

  各种降压药均可用于DM患者,但需认真考虑其利弊,首选ACEI,ARB、其次为CCB,必要时也可加用小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作用的特点:能够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力。糖尿病肾病Ⅰ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高灌注压、高滤过,因此糖尿病病人早期开始应用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对防止肾病的发生和延缓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还有抑制肾脏基质纤维化、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蛋白尿以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作用,因此应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首选用药。但ACEI有引起咳嗽的副作用,在肾功能不全病人,由于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减少肾小球的滤过、升高肌酐、升高血钾。应密切观察。

  2、钙拮抗剂(CCB)

  降压特点:起效快,无咳嗽的副作用,对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由于其扩张入球小动脉作用强于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不明显。因此,该药不适宜单独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有研究表明,异搏定、硫氮卓酮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而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并没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

  3、β受体阻滞剂降压特点:起效快,对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由于其扩张入球小动脉作用强于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不明显。因此,该药不适宜单独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酌情用于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4、利尿剂通过减少血容量降压,和ACEI、ARB类药有协同作用缓解肾小球的高滤过,虽也有影响糖、血脂代谢的不良反应,但小剂量应用副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可以作为联合用药的选择之一。

  (四)控制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常并存血脂异常,出现DN肾病综合征时常更重,血脂异常能加重肾损害。降低血胆固醇为主的他汀类药物,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治疗的目标是:总胆固醇<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甘油三酯<1.5mmol/L.(五) DN的终末期肾衰竭治疗与其他肾病引起的肾衰竭治疗无本质区别DN的终末期肾衰竭治疗与其他肾病引起的肾衰竭治疗无本质区别。肾脏替代疗法是最终选择,包括透析和肾移植。DN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透析应尽早透析的指标为:

  ①有尿毒症的临床表现;

  ②血清肌酐442-528μmol/L;肌酐清除率<15-20ml/min.透析方式应根据患者情况及当地设备条件而定。腹膜透析由于可迅速掌握,心血管不良反应少,可免用肝素,不需特殊设备和不影响残余肾功能,已被迅速推广应用,其主要危险是腹膜炎,血浆蛋白和营养物质丢失等。血液透析具有不丢失血浆蛋白,效果肯定的优点,缺点是需要多次造瘘,可并发空气栓塞、感染和血栓。

  肾移植其生存时间和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透析治疗的患者,由于环孢菌素A、骁悉等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DN患者生存率已接近非DN患者的水平,移植肾也有可能发生糖尿病肾病

  预后

  糖尿病肾病预后不良,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其肾功能将进行性下降,在6年、10年、15年内分别有25%、50%、75%发展为尿毒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