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执业药师考试 > 其他信息 > 正文

细数耳毒性药物

  众所周知,很多抗生素类药物可引发耳聋,尤其是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此外,还有许多非抗生素药物也具有耳毒性,却鲜为人知。近年来,非抗生素药物致聋报道有增多趋势。非抗生素类耳毒性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患者使用时应提高警惕。

  利尿药此类药物的耳聋性发生率约为7%,如利尿酸、速尿、丁苯胺酸等,往往在使用较大剂量时才发生耳损害。速尿对听力的损害较为隐匿,需注意提防,及时停药可能恢复。

  β受体阻滞药心得宁、心得安、氯噻酮、美多心安、肼苯哒嗪等,也有不可忽视的耳毒性。

  水杨酸类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当每天用至6~8克时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毒副作用。大部分患者在停药后48小时可逐渐恢复,少部分患者听力损害不能复原。

  抗疟药此类药包括奎宁、氨喹等。奎宁在治疗剂量时即可引起耳鸣、重听等反应,大剂量可能致聋,且为永久性损害,不能恢复。长期大量应用氯喹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永久性耳聋。

  抗癌药氮芥有神经毒性,大剂量应用时血药浓度较高,可损坏内耳细胞,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长春新碱可直接损害耳螺旋器。用于治疗妇科肿瘤的顺铂,大剂量应用时可致突发性耳聋。此类药物的总致聋率较高,但多为可逆性损害,多数患者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提示:

  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关键是合理使用上述耳毒性药物。有用药致聋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应用耳聋性药物时要注意保护内耳,同时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泛酸钙或抗过敏药,对内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避免联合或连续应用多种耳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利尿剂同用,或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耳聋性作用明显增加,需联合用药时应掌握其指征。

  患者应用耳毒性药物时,应警惕中毒的早期症状,如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耳聋、眩晕、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停药。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