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我国早已广泛应用减毒活疫苗预防麻疹,使其发病率明显下降。
1.病因
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麻疹患者是惟一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 天至出疹后5 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2.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可分以下4 期:
(1 )潜伏期:接触后10~14天,最长可4 周。
(2 )前驱期:一般为3 ~4 日。特点:①低- 中度发热,体温无一定热型;②上呼吸道及眼部炎症引起眼睑水肿,眼泪增多及畏光等;③麻疹粘膜斑,又称Koplik斑,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位于颊内侧粘膜,白色斑点直径0.5 ~1mm,有时有红晕环绕,可累及整个粘膜及唇部粘膜,在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④偶见
皮疹、线斑。
(3 )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 ~4 天出现皮疹。皮疹开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 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皮疹发作时体温升高,全身不适及各种发炎症状也达极点。
(4 )恢复期:出疹3 ~4 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 ~10天痊愈。
(5 )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度,皮疹不易出透或突然隐疹,中毒症状重,易发生并发症,可出现循环衰竭、心功能不全及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