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健康管理师 > 二级资料 > 正文

2019健康管理师二级辅导资料: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2019健康管理师二级辅导资料: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相信这是很多二级健康管理师考生朋友想要知道的事情,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希望可以帮到您!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自杀未遂的达1000万人以上,造成功能残缺最大的前十位疾病中有五个属于精神障碍,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在中国,目前保守估计,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据调查,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达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就有3000万。

心理问题的实质是大脑结构或功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应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遗传因素、个人成长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强烈的外界刺激、突发事件以及个体的心理素质、人格特征、认知倾向等。

个人成长因素:人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有相应的心理发展任务,因此,个人成长因素是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胎儿期:指从受孕成胎至出生的这一时期。胎儿是否能够正常发育,将影响到个体生理、心理的正常发展,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应从胎儿期开始。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对胎儿的身心发育将有积极的作用。吸烟、酗酒、起居不规律、偏食等不良习惯将直接影响胎儿的身心发育。孕妇情绪的变化,可通过内分泌的变化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要注意孕期情绪的调整,消除紧张焦虑,避免情绪刺激,保持情绪适度愉快和稳定。同时,孕妇情绪状态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支持,丈夫也应积极配合,维护孕妇良好的情绪状态。

(2)乳儿期:从出生到1岁的孩子心理学上称为乳儿期。出生到1岁是生理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乳儿期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如果发展不当,是形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是人情绪急剧分化,迅速丰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母亲或者替代母亲的抚养人建立依恋关系是这一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首要任务。母乳喂养是建立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信任感的理想途径,也是孩子对人生和他人有信赖和被信赖的最初体验。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可以使孩子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3)婴儿期:指1~3岁这一个时期。对婴儿来说,断奶是一件大事,对断奶的过程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1岁左右是断奶的适宜时期。断奶的过程应循序渐进,有计划,慢慢来,要自然而然,切不可“突然袭击”。断奶时,母亲尽量不要和孩子分开,以免孩子在生理上断奶的同时,在心理上造成分离的痛苦。这一时期孩子和母亲的依恋十分紧密。分离焦虑,是孩子寻求早期安全感的方式。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应尽量给予其心理上的关怀,处理好孩子的分离焦虑。

(4)幼儿期:指3至6、7岁这一时期。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开始进行社会交往,在游戏中学习和他人合作。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键,专制式溺爱式的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因此家长应该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学会以平等、尊重、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这对于孩子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很重要。在这个时期,家长要尽可能多地陪孩子痛快地玩,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儿童的游戏进行指导,对其内容和材料进行选择。充分利用游戏形式,多给儿童真正的自由,允许儿童自由的、尽情地游戏,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合作和分享、快乐与成功。3岁左右也是自我意识开始建立的时期。对孩子希望探索周围客观世界以及表现自己能力的行为,父母应积极保护其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其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的过失要心平气和地讲清道理,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鼓励孩子心情舒畅地改正错误。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口径要一致。打骂孩子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方式,如攻击性行为。

(5)学龄期:指6、7岁到11、12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引导学习兴趣等。优秀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愉快的情绪、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对于人一生的健康和持续性发展有着更积极的意义。培养身心健康的儿童,情商培养和智商培养要同步进行。现在很多家长无止境地给孩子增加很多负担,无视孩子的兴趣和身心状况,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是非常不利的。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拔苗助长的做法,有时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后患。

(6)青少年期:是性生理发育成熟和自我意识形成期。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是学习问题、性问题、社会适应不良。在自我意识层面,青少年存在着独立与依赖、理想与现实、孤独与交往、求知欲强与识别能力低、性意识的觉醒与心理准备不足等矛盾。青少年期是自我探索,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青少年要逐渐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客观评价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要学会面对现实,确立当前的学习目标,发展自我。当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现实相一致时,才能形成自我认同,否则,就产生心理冲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用客观的标准去衡量现实状况,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加强应对技能。

(7)中年期:是从青年期以后到60岁以前的阶段。这一时期,个体将经历结婚、生子、抚养孩子、孩子长大成人的阶段,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中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是心理压力大、工作家庭问题、不良行为。中年人常常处于社会、家庭、事业等多重压力之下。长期紧张、焦虑的状态容易诱发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中年人应注意自我减压,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培养健康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矫正不良行为模式,不吸烟、不酗酒、低盐食;保证充足睡眠,平衡膳食结构。家庭是个体最为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为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而努力,为家庭成员提供支持的力量。幸福的家庭生活、和谐的夫妻关系对于中年人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积极的意义。

(8)老年期:一般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是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老年人要在退休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退休生活。要正确面对自己生理的老化,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努力丰富老年生活,积极进行人际交往、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适合自己的体力和专业活动,如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等,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当配偶去世后,老年人的心理更加脆弱。对丧失配偶的老年人,应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019健康管理师二级辅导资料: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二级健康管理师及资讯,请点击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健康管理师

优质辅导

30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