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热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是临床检验主管技师《微生物学》要求考生掌握的考点,医学教育网做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基本形态
鹦鹉热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直径0.3μm、0.4μm.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相似,但没有或有微量胞壁酸,细胞壁上有属特异脂多糖抗原。细胞质中有DNA和RNA,并有不完全的酶系统,在宿主细胞质的空泡内增生,具有特异性包涵体。
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
衣原体的人工培养可通过鸡胚、乳鼠和组织培养等方法。将衣原体接种6~8d龄鸡胚卵黄囊中,36~37℃孵育5~6d,鸡胚死亡。可见到卵黄膜充血,易剥离,绒毛尿囊膜水肿。部分胚体有小出血点。卵黄囊膜涂片有多量的衣原体原体。有时可在细胞浆中见到包涵体。将衣原体感染的鸡胚卵黄囊保存于-70℃环境下,衣原体至少可存活10年以上。
此外也能在McCoy细胞、鼠L细胞、Hela细胞、Vero细胞、BHK21细胞、BGM细胞、Chang氏人肝细胞内生长繁殖。医|学教育网离心或用X线照射细胞,可使更多的衣原体吸附到易感细胞表面而提高细胞培养阳性率。鹦鹉热衣原体经腹腔接种,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脑内接种可使小白鼠感染。
鹦鹉热衣原体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具有原体(elementary body,EB)和网状体(reticular body,RB)2个发育阶段。
原体(感染相),存在于细胞外,形体较小,呈球形,直径0.2~0.4μm,姬姆萨氏染色呈紫色,马基维罗氏染色呈红色。原体不具有生物活性,但可以抵抗环境压力,可以在宿主体外存活。
网状体,又称始体(initial body,IB),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结构疏松,直径0.7~1.5μm,姬姆萨氏染色和马基维罗氏染色均呈蓝色。网状体由原体进入细胞浆后发育增大形成,是衣原体新陈代谢活化的表现,可利用宿主细胞机能,通过二分裂方式反复分裂生成新一代原体,在宿主细胞浆内形成包涵体,此时无传染性。随宿主细胞破裂,存在于包涵体内的原体可从细胞浆内释放出来,再感染其他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整个发育周期需48~72h.
鹦鹉热衣原体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在70%酒精、2%来苏水、2%氢氧化钠、1%盐酸、3%过氧化氢及硝酸溶液中数分钟内可失去感染力。0.5%石炭酸、0.1%福尔马林于24h内可将其杀死。耐冷不耐热,56℃5min,37℃48h可灭活,但-70℃环境可存活数年。外界干燥的条件下可存活5周。在室温和日光下最多能存活6d,紫外线对衣原体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在水中可存活17d.四环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等抗生素有抑制其繁殖作用。
毒性
鹦鹉衣原体可在其众多宿主动物中引起广谱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一般症状颇似感冒或呼吸道感染,但多见发生肺炎,易于误诊。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对鹦鹉热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做的整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登录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