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上调理月经不调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相关资料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了解。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是女性发育到成熟年龄段后,肾气、天癸、冲任、气血共同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的生理现象。《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可见肾气、天癸、冲任与月经的产生有直接关系,彼此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从而构成“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调控月经的来潮。
月经病的诊断着重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及行经、绝经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结合全身证候和舌脉证像进行分析。一般月经周期21-35天,平均28天,周期提前,多为血热或气虚;周期推后,多为血虚、肾虚或血寒、气滞、痰湿;月经先后不定期,多为肝郁或肾虚;经期延长,多为气虚、血热和血瘀。经期一般3-7天,经期延长,多为气虚、血热、血瘀。月经量一般30-50毫升为适中,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低于20毫升为月经过少,月经量多,多见月血热、气虚和血瘀;量少者多见血虚、肾虚、血寒、血瘀等。月经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调经;二是本着“急着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此外,治疗月经病又要顺应和掌握一些生理性规律,一是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转化和气血盈亏变化的规律;二是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
“中医上调理月经不调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疾病防治方法及相关科普知识,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