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有机磷化合物和某些氨基甲酸酯类,能够与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这类药物的分子结构中通常含有一个强亲电性的基团,在遇到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上的羟基时会发生反应。
具体机制如下:
1.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紧密结合,特别是与该酶催化位点上的丝氨酸残基发生不可逆的共价结合。
2. 一旦药物分子与酶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即使移除药物,这种结合也不会轻易解除。这意味着被抑制的酶无法恢复其正常功能,除非通过细胞合成新的乙酰胆碱酯酶来替代受损的酶。
3. 因为乙酰胆碱酯酶的主要作用是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当该酶失活后,会导致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内积累。长时间的乙酰胆碱过量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肌肉震颤、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
总之,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物通过与乙酰胆碱酯酶形成永久性的结合导致其失去活性,从而干扰正常的神经传导过程,产生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