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确诊,脑脊液检查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在临床上,当患者出现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并且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未能明确诊断时,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腰椎穿刺以获取脑脊液样本进行分析。
1. 腰椎穿刺:通常选择在L3-L4或L4-L5间隙进行。操作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确保安全后方可实施。
2. 脑脊液外观:正常情况下为无色透明。SAH时,由于红细胞混入,脑脊液可能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粉红色或者黄染(如果出血发生在几天之前,则可能出现黄色变性)。
3. 红细胞计数:SAH患者的脑脊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增加,通常超过100×10^6/L。需要注意区分因穿刺损伤引起的少量血液污染与真正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前者往往仅在第一管样本中有较多红细胞,而后者则在所有收集的管子中均可见到均匀分布的血性脑脊液。
4. 潘氏试验:用于检测脑脊液中的黄变物质。SAH后数小时至几天内,血液分解产物如胆红素等可导致潘氏试验阳性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初次腰穿都能发现明显的异常改变,特别是在发病早期或少量出血的情况下。因此,在临床高度怀疑SAH但脑脊液检查阴性时,可能需要重复进行腰椎穿刺以提高诊断率。此外,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