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如何通过临床检查初步诊断龋病?

龋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蛀牙或虫牙,是牙齿硬组织在细菌作用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临床上初步诊断龋病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诉、视诊、探诊和叩诊等方法。
1. 患者主诉:询问患者有无冷热酸甜刺激痛、食物嵌塞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和发展过程。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是否可能为龋齿及其进展情况。
2. 视诊:观察牙齿表面是否存在色斑(如白垩斑)、缺损或洞穴等异常情况。早期龋病可能出现白色不透明区或者浅棕色斑点;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形成明显的黑色腐烂区域。
3. 探诊:使用专门的牙科探针轻轻触碰疑似病变部位,检查是否有软化、凹陷等情况发生。探针通过时若感到有卡顿感或钩住的感觉,则提示该处可能存在龋洞。
4. 叩诊:轻敲牙齿以评估其敏感度和反应性。如果患者在叩击某颗牙时表现出不适或疼痛,可能表明这颗牙存在较深的龋损或者其他问题如牙髓炎等并发症。
5. 辅助检查:对于难以确定的情况,可以进一步采用X线片检查,帮助发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洞穴或者隐藏在牙齿内部的病变。此外,还可以利用激光荧光检测仪等现代设备来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主诉、视诊结果以及探诊和叩诊的反应来进行综合判断,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手段以确诊龋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口腔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好课

42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