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s)是一类特殊的细胞表面受体,它们不仅能够结合配体,还具有内在的酶活性或与酶紧密关联。当这些受体被其特异性配体激活后,可以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路径,最终导致细胞内多种生理反应的发生。根据不同的酶联受体类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信号转导路径:
1. 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RTKs)途径:这类受体在被配体激活后,能够使自身或其它蛋白质上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这种磷酸化可以改变目标蛋白的活性状态或者促进它们与其他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触发下游的信号级联反应,如Ras-MAPK、PI3K-Akt等通路。
2. 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eceptor Serine/Threonine Kinases)途径:这类受体在激活后主要通过磷酸化其底物上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来传递信号。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受体就属于这一类。
3. 酪氨酸磷酸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Phosphatases, RPTPs)途径:这类受体的功能与RTKs相反,它们能够去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从而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RPTPs通常调节那些由其他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
4. 酪氨酸激酶关联受体(Tyrosine Kinase-Associated Receptors)途径:这类受体本身没有催化活性,但它们可以与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蛋白相结合,并通过这些蛋白来传递信号。例如,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就属于此类。
5. 酪氨酸磷酸化非受体型蛋白激酶(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NRTKs)途径:虽然NRTKs不是直接作为受体存在,但它们可以与某些类型的酶联受体相互作用,并介导信号传导。如Src家族的成员就参与了多种细胞过程。
综上所述,酶联受体激活后的信号转导路径多样且复杂,不同的受体类型通过特定的方式启动相应的下游效应器分子,共同调控着细胞生长、分化、代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