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其特点是全身微小血管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同时,由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过度消耗,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DIC的主要触发因素包括:
1. 感染:尤其是败血症,是引起DIC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及其毒素可直接激活凝血系统。
2. 肿瘤:恶性肿瘤特别是某些类型的白血病和实体瘤可以释放组织因子,引发异常的凝血过程。
3. 产科并发症: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情况时,羊水或胎儿组织成分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4. 创伤与手术:严重创伤、烧伤及大型手术后,组织损伤可导致大量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启动凝血反应。
5. 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中,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
6. 蛇毒咬伤:某些蛇毒含有直接促进血液凝固的成分。
7. 组织坏死或大量溶血:如大面积心肌梗死、恶性高血压肾病等情况下,细胞破坏释放出促凝物质。
8. 其他因素:包括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肝衰竭、重症胰腺炎等也可能诱发DIC。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