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拔除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干槽症、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等。具体如下:
1. 干槽症:这是牙拔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术后2-3天。主要表现为拔牙窝内血块脱落或未形成良好的血凝块,导致骨面暴露在口腔中,引起剧烈疼痛,并可能伴有口臭和局部肿胀。
2. 急性感染:如果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者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下,则可能发生急性感染。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形成脓肿或蜂窝织炎,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并进行切开引流处理。
3. 慢性感染:若急性感染未得到彻底治愈,可能会转变为慢性过程,表现为持续性的低度炎症状态,如牙槽骨炎、颌骨骨髓炎等。这些情况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抗炎治疗,并可能需再次手术清除病灶组织。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这些通常发生在免疫力极度低下或有特殊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上。因此,在牙拔除术前后的护理中应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遵医嘱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以预防上述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