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在维持局部和全身免疫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机制诱导免疫耐受到食物抗原、共生微生物等无害物质。主要的机制包括:
1. 黏膜屏障功能:口腔黏膜表面有一层由唾液蛋白和细菌组成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可以阻止潜在致病因子直接接触上皮细胞,同时也能选择性地让有用的营养成分通过。
2. 耐受原特异性T细胞的诱导: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中存在特殊的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能够捕获和处理进入口腔的抗原,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T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这类细胞倾向于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发展而非激活效应T细胞,从而诱导对特定抗原的耐受。
3. 调节性B细胞的作用:部分研究显示,在黏膜部位还存在一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调节性B细胞,它们可以分泌IL-10等细胞因子来促进免疫耐受形成。
4. 细胞因子微环境的影响:口腔黏膜局部存在着一种有利于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的细胞因子环境。例如,TGF-β、IL-10等细胞因子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且支持调节性细胞群的增长与活化。
5. 免疫细胞间的交互作用: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复杂的信号传递网络,这些交互作用有助于建立一个有利于诱导耐受而非激活的微环境。例如,树突状细胞与Treg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可以增强后者的功能。
总之,通过上述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口腔黏膜能够在面对日常摄入的各种非致病性抗原时保持免疫系统的稳定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