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时,机体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微循环障碍:这是休克早期最显著的变化。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或分布异常,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微循环出现淤滞、缺氧和酸中毒。
2. 细胞代谢改变:在缺血缺氧状态下,细胞由有氧氧化转为无氧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并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同时ATP生成减少,影响了细胞膜上钠钾泵的功能,导致细胞内外离子失衡。
3. 器官功能损害:长期的低灌注可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如心肌抑制、肾小管坏死、肺水肿及ARDS等。
4. 免疫炎症反应:休克过程中释放的各种炎性介质(如TNF-α, IL-1β)和自由基,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加重了组织损伤。
5. 凝血系统激活与纤溶障碍:微循环淤滞促使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易发生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同时纤溶活性降低,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6.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由于肾脏灌流不足及代谢异常,可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以及严重的酸中毒等症状。
这些变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休克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治疗时需针对上述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