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炎是指发生在牙科种植体周围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软组织病变:初期表现为种植体周缘的软组织红肿、充血。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观察到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出现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一些巨噬细胞等。这些炎症细胞聚集在种植体周围的粘膜下层,形成炎性肉芽组织。
2. 硬组织病变:种植体周围骨质的吸收是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特征之一。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骨密度降低或骨小梁结构模糊;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明显的骨丧失,表现在X线片上为种植体周缘骨水平下降、骨板厚度减少等。
3. 生物膜形成:在感染条件下,细菌可以在种植体表面及周围组织中形成生物膜。这种生物膜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难以通过常规的清洁方法去除,是导致慢性炎症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免疫反应异常: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对某些材料成分(如钛)或微生物产物的过敏性免疫反应,这会加剧局部的炎症反应,并促进骨质破坏。
5. 血管变化:种植体周围炎还伴有微血管扩张和新生现象,这些改变有助于炎症细胞向病灶部位迁移并参与炎症过程。
综上所述,种植体周围炎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去除病因、控制感染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多方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