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症状,防止器官损伤。常用的药物包括: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发热及关节肿痛等症状,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2.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效果,适用于急性期或严重症状的患者。长期使用需注意副作用管理。
3. 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能够减少自身抗体生成,控制疾病活动度。通常用于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或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的情况。
4. 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等,通过靶向特定的免疫分子来调节免疫系统。这类药物疗效显著但价格较高,并且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5. 其他治疗:针对某些特殊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还会有其他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比如干燥综合征可以使用羟氯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可能会接受干扰素β等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病程阶段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并定期监测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