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发挥其作用。具体来说,这些药物可以影响大脑中的几种关键化学物质,包括血清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这些神经递质在情绪、睡眠、食欲以及疼痛感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抗抑郁药大致分为几类:
1.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这类药物通过阻止神经细胞重新吸收血清素,从而增加大脑中这种化学物质的水平。常见的SSRI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2.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s):如米氮平,这类药物可以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功能,同时减少对多巴胺的抑制作用。
3.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它们能够阻止神经细胞重新吸收血清素和/或去甲肾上腺素。由于副作用较多,现在临床上使用得较少。
4.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来增加大脑中的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因为饮食限制和其他潜在风险,MAOI通常作为最后的选择。
每种类型的抗抑郁药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