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一种常用方法。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有机化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达到治疗目的,具体来说:
1. 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抗甲状腺药物如硫脲类药物(包括丙基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能够抑制甲状腺细胞内的甲状腺过氧化酶活性。这种酶在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促使碘离子与酪氨酸残基结合形成一碘化酪氨酸和二碘化酪氨酸,并进一步生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因此,抑制该酶可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
2. 减少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释放:部分抗甲状腺药物还可以阻止已经存储在甲状腺滤泡中的甲状腺激素被释放到血液中。例如,大剂量使用丙基硫氧嘧啶时,除了能够抑制新合成的T3和T4外,还能减少储存于腺体内的这些激素向血液循环中的分泌。
3. 免疫调节作用:对于自身免疫性甲亢(如Graves病),某些抗甲状腺药物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它们可以降低体内针对甲状腺细胞表面受体的抗体水平,从而减轻对甲状腺的刺激效应。
综上所述,抗甲状腺药物通过直接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已合成激素释放以及可能存在的免疫调节作用来治疗甲亢。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