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但存在一些禁忌情况,以下是详细介绍。
首先是血液系统疾病。贫血患者,若血红蛋白低于80g/L,一般应先治疗贫血,待血红蛋白提升后再拔牙,否则可能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和伤口愈合缓慢。白血病患者,急性白血病为拔牙绝对禁忌证,慢性白血病患者若必须拔牙,应在专科医生配合下进行,因为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且免疫力低下,拔牙易引发严重感染和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拔牙后出血风险显著增加,需先进行相应治疗提升血小板数量。
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高于180/100mmHg时拔牙,可能因手术刺激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如脑出血等。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6个月内一般禁忌拔牙,因为拔牙的应激可能诱发再次心肌梗死。心功能Ⅲ - Ⅳ级或有端坐呼吸、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症状的患者,拔牙耐受性差,也不宜拔牙。
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糖尿病患者血糖未得到控制,空腹血糖高于8.88mmol/L时,拔牙后感染几率增加,伤口愈合延迟,应先控制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拔牙可能诱发甲状腺危象,需将基础代谢率控制在 20% 以下,脉搏不超过100次/分时方可拔牙。
此外,口腔局部急性炎症期,一般应在炎症得到控制后再拔牙,否则炎症可能扩散。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拔牙可能导致出血难以控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一段时间后再拔牙。孕妇在怀孕前3个月和后3个月拔牙易导致流产或早产,一般应避免,怀孕第4 - 6个月相对安全,但也需谨慎。
总之,在决定是否拔牙时,医生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情况,权衡拔牙的利弊,确保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