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嵌体牙体制备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洞形设计。洞形要有足够的深度,一般深度在2mm以上,以保证嵌体有足够的固位力和强度。洞壁应相互平行或向牙合面外展2° - 5°,这样既能保证嵌体顺利就位,又能防止就位后出现松动。洞缘角应制备成45°短斜面,宽度约0.5 - 1mm,其目的是去除洞缘无基釉,增加边缘的密合度,防止边缘微渗漏,同时还能使边缘形成一个圆滑的过渡,减少应力集中。
其次是牙合面制备。要去除龋坏组织及无基釉,使洞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晰。如果牙合面有多个牙尖,应根据牙尖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制备,尽量保留牙尖的高度和外形,以维持正常的咬合关系。对于牙合面的窝沟,应适当扩展,形成一定的固位形,如鸠尾固位形,鸠尾峡的宽度一般为牙合面宽度的1/3 - 1/2,以防止嵌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移位。
邻面制备方面,邻面洞可分为箱状洞形和片切洞形。箱状洞形适用于邻面有较大龋坏或缺损的情况,其颊、舌壁应相互平行,洞底应与牙长轴垂直,洞深一般为1.5 - 2mm。片切洞形则适用于邻面浅龋或轻度缺损,仅需去除邻面的龋坏组织和少量的牙体组织,保持邻面的接触关系和外形。
此外,在牙体制备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牙髓。使用高速涡轮机时,应采用间断切割的方法,并使用冷却水降温,避免产热过多对牙髓造成刺激。制备完成后,应对洞壁进行修整,去除尖锐的边缘和倒凹,使洞形光滑、连续,以利于嵌体的制作和就位。同时,要对制备后的牙体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总之,磨牙嵌体牙体制备需要精确操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保嵌体的质量和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