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通常可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它们在症状上有诸多区别。
从起病和病程来看,急性骨髓炎起病急骤,往往突然发作。患者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而慢性骨髓炎起病相对隐匿,多是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彻底或病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在全身症状方面,急性骨髓炎患者全身症状较为严重。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 - 40℃,同时伴有寒战、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这是因为细菌在骨髓内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入血,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而慢性骨髓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没有高热、寒战等急性感染的表现,但可能有长期的低热、消瘦、贫血等慢性消耗性症状,这是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身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
局部症状上,急性骨髓炎局部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搏动性疼痛,患者因疼痛而不敢活动患肢。病变部位皮肤发红、肿胀,皮温升高,有明显的压痛。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窦道。慢性骨髓炎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的反复肿胀、疼痛,程度相对较轻。窦道长期不愈,时有脓性分泌物排出,有时还能从窦道内排出死骨。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可出现皮肤增厚、粗糙等表现。此外,慢性骨髓炎还可能导致患肢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影响肢体的功能。
综上所述,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在起病、病程、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准确判断这些区别,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