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龈炎指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龈瘤样的改变,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其病因主要有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两方面。
局部因素方面,菌斑微生物仍然是妊娠期龈炎的直接病因。妊娠期的妇女若不注意维护口腔卫生,致使牙菌斑、牙石在龈缘附近堆积,就容易引发牙龈的炎症。而妊娠时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会促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和液体渗出增多,加重了局部的炎症反应。此外,一些局部刺激因素如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在妊娠期也会进一步促进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全身因素方面,妊娠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妊娠时体内女性激素水平增高,其中黄体酮水平的升高最为明显。黄体酮能够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局部的炎症反应加重。同时,妊娠期间孕妇的免疫功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使得原本轻微的牙龈炎症在孕期可能表现得更为严重。而且,孕期孕妇饮食习惯的改变,如进食次数增多、偏爱甜食等,也会增加口腔内细菌滋生的机会,进而加重牙龈的炎症。另外,一些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出现呕吐现象,胃酸反流至口腔,会改变口腔内的酸碱环境,对牙龈组织造成刺激,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妊娠期龈炎。总之,妊娠期龈炎是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