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你没有明确指出“两者”具体是什么,下面我以口腔常见的两种疾病——牙源性角化囊肿和含牙囊肿为例,来阐述它们在病理上的区别。
牙源性角化囊肿又称始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其病理表现具有独特之处。在肉眼观察时,囊肿壁较薄,囊腔内常含有黄白色发亮的角化物或干酪样物质。镜下可见,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厚度一致的复层扁平上皮,一般无上皮钉突,上皮表面呈波浪状或皱褶状,表层角化多呈不全角化。棘细胞层较薄,常呈细胞内水肿。基底细胞层界限清楚,由柱状或立方状细胞组成,胞核着色深且远离基底膜,呈栅栏状排列。纤维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但合并感染时,囊壁增厚,可见炎细胞浸润。有时纤维囊壁内可见微小的子囊和(或)上皮岛。
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囊壁包含一个未萌牙的牙冠并附着于该牙的牙颈部的囊肿。肉眼观察,囊肿内含牙冠,囊壁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处。镜下,衬里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一般较薄,由2 - 5层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状细胞组成,无角化,无上皮钉突。在囊壁中偶尔可见牙源性上皮岛或微小囊肿。纤维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但若继发感染,囊壁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
综上所述,牙源性角化囊肿和含牙囊肿在病理上有明显区别。从衬里上皮来看,牙源性角化囊肿有不全角化、棘细胞层薄、基底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等特征,而含牙囊肿无角化、上皮较薄且无钉突。纤维囊壁方面,牙源性角化囊肿可能有子囊和上皮岛,含牙囊肿则偶见牙源性上皮岛或微小囊肿。这些病理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这两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