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其主要感染途径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呼吸道感染途径。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在流感季节,流感病毒可引发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若病情控制不佳,病毒或继发的细菌感染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脓毒症。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患者,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进而发展为脓毒症。像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若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引发脓毒症。
其次是泌尿生殖道感染途径。泌尿系统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尤其是在女性和老年人中更为多见。尿道炎、膀胱炎等下尿路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可能逆行向上,引起肾盂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时,细菌及其毒素可能进入血液,引发脓毒症。在生殖系统方面,女性的盆腔炎、产褥感染,男性的附睾炎等,当感染严重时,也都有可能导致脓毒症的发生。
再者是胃肠道感染途径。胃肠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可通过食物、水等进入胃肠道。当人体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时,如患有胃溃疡、肠炎等疾病,病原体容易突破肠道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例如,伤寒杆菌感染可引起伤寒病,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另外,腹部手术后的腹腔感染也是引发脓毒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手术过程中可能导致细菌污染腹腔,引起腹膜炎等感染,进而发展为脓毒症。
皮肤软组织感染途径也不容忽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抵御外界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皮肤出现破损时,如烧伤、创伤、手术切口等,细菌容易侵入。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如果处理不当,感染扩散,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脓毒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皮肤容易出现破损且愈合缓慢,发生皮肤感染后也更容易发展为脓毒症。
最后是医源性感染途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越来越多,如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这些操作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