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牙髓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包含神经、血管等组织,对维持牙齿的营养和感觉功能至关重要。
从病因角度来看,细菌感染是导致牙髓炎的主要原因。当龋病进展到一定程度,细菌会通过牙本质小管感染牙髓;牙齿受到外伤,如牙折、牙脱位等,也可能使细菌侵入牙髓引发炎症;此外,重度的牙周炎时,牙周袋内的细菌可以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逆行感染牙髓,导致逆行性牙髓炎。
从病理生理角度来说,牙髓一旦发生炎症,由于牙髓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炎症产生的渗出物无法得到有效引流,会导致牙髓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压迫神经,引起剧烈疼痛。
在临床表现上,牙髓炎主要分为可复性牙髓炎和不可复性牙髓炎。可复性牙髓炎症状相对较轻,受到冷热刺激时会出现短暂的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刻消失。不可复性牙髓炎又包括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急性牙髓炎疼痛剧烈,具有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疼痛不能自行定位等特点。慢性牙髓炎一般没有剧烈的自发痛,但可能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或隐痛,有时患者能定位患牙。
牙髓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口腔检查以及牙髓活力测试等辅助检查手段。治疗上,可复性牙髓炎一般可以采取保存活髓的治疗方法,如间接盖髓术等;不可复性牙髓炎通常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以消除炎症、缓解疼痛,并最终保存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