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是指胆汁酸分泌入小肠后,在回肠被重新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肝脏,再次被肝细胞摄取并分泌入胆汁的过程。这一循环过程对于维持胆汁酸的稳态和正常的消化功能至关重要。其具体途径如下:
首先是胆汁酸的合成与分泌。在肝脏中,以胆固醇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初级胆汁酸,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这些初级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结合型胆汁酸,然后随胆汁分泌进入胆囊储存。当进食后,胆囊收缩,胆汁被排入十二指肠。
接着是胆汁酸在肠道中的作用与转化。进入肠道的胆汁酸作为乳化剂,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小肠下段,一部分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去结合反应和7α - 脱羟基作用,转变为次级胆汁酸,如胆酸转变为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转变为石胆酸。
然后是胆汁酸的重吸收。大部分胆汁酸(约95%)在回肠末端通过主动转运被重吸收入血,其余小部分(约5%)在肠道各段通过被动扩散被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回到肝脏。
最后是胆汁酸的再利用。回到肝脏的胆汁酸被肝细胞重新摄取,与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随胆汁分泌进入肠道,继续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通过这种肠肝循环,胆汁酸可以反复利用,提高了其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维持体内胆固醇的平衡。
总之,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是一个复杂而高效的过程,它确保了胆汁酸的持续供应和有效利用,对于正常的消化、吸收以及脂质代谢等生理功能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