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以下从心血管系统、支气管平滑肌、代谢以及肾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β受体拮抗剂具有负性肌力、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它能抑制心脏的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同时,可减慢房室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此外,还能降低血压,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有关。
对支气管平滑肌而言,β受体拮抗剂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这对于正常人影响较小,但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所以此类患者禁用。
在代谢方面,β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自脂肪组织的释放。同时,它还能延缓用胰岛素后血糖水平的恢复,掩盖低血糖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谨慎。
在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方面,β受体拮抗剂能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抑制肾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进一步发挥降压作用。
此外,β受体拮抗剂还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膜稳定作用等。内在拟交感活性较弱的药物,在交感神经张力较低时,可表现出一定的激动β受体的作用;膜稳定作用是指某些β受体拮抗剂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和奎尼丁样作用,能稳定神经细胞膜和心肌细胞膜。
综上所述,β受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多样,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禁忌证,使用时需谨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