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修复后慢性疼痛怎么判断?

修复后慢性疼痛的判断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从患者主观感受方面判断。患者的描述是重要线索,询问疼痛的性质,如是钝痛、刺痛、胀痛还是酸痛等。钝痛可能提示存在慢性炎症或组织受压;刺痛可能与神经受刺激有关。了解疼痛的程度,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等让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如0 - 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还要询问疼痛发作的时间规律,是持续性疼痛,还是间歇性发作,是否在特定的时间如夜间加重,进食时疼痛等。例如,夜间痛加重可能与牙髓炎症有关,而进食时疼痛可能提示咬合问题或修复体与邻牙接触关系不良。

从临床检查方面判断。首先进行口腔外部检查,观察面部有无肿胀、压痛,排除是否存在间隙感染等情况。口腔内部检查修复体的情况,查看修复体是否有松动、破损、边缘不密合等问题。不密合的修复体边缘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引起牙龈炎症和疼痛。检查基牙情况,通过叩诊判断基牙是否有根尖周炎症,若叩诊有不适或疼痛,可能提示根尖周有病变。还可以使用探针检查修复体与牙龈的贴合情况以及牙周袋的深度,若牙周袋加深且有探痛,可能存在牙周炎。此外,检查咬合关系,通过咬合纸测试等方法,确定是否存在咬合高点,咬合高点可能导致牙齿承受过大的咬合力,引起慢性疼痛。

影像学检查也是重要的判断手段。拍摄X线片可以观察基牙的根尖情况,是否有根尖周暗影等根尖病变表现;查看修复体与基牙的关系,如是否存在继发龋等。对于全口义齿修复患者,还可以通过X线观察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牙槽骨吸收过快或不均匀也可能导致疼痛。

综上所述,修复后慢性疼痛的判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主观描述、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综合分析才能准确找出疼痛的原因。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直播+录播 含班级服务

41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