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也被称为蛀牙、虫牙,是一种在口腔疾病中极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它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从病因角度来看,龋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菌是龋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会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这些细菌能够利用食物中的糖类代谢产酸,导致牙齿脱矿。食物在龋病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它们为细菌代谢提供底物,促进牙菌斑的形成和产酸。宿主因素同样不可忽视,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唾液的流量、流速和成分,以及全身状况等都会影响龋病的发生。时间因素也必不可少,龋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细菌附着到牙齿脱矿、龋洞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从病理过程来说,龋病首先会导致牙釉质脱矿,牙齿表面会出现白垩色斑块,这是龋病的早期表现。随着病情发展,病变会向牙本质进展,牙本质脱矿后会形成龋洞,患者可能开始出现对冷热酸甜刺激敏感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龋洞会不断加深,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出现剧烈疼痛。若牙髓炎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导致根尖周炎等更严重的疾病,甚至影响牙齿的保留。
龋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还可能对全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了解龋病的基本概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