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境界包括前界、后界、上界、下界以及两侧界,各部分共同界定了口腔的空间范围。
口腔的前界为上下唇,它们是口腔的门户,具有丰富的肌肉和神经分布,不仅能够完成吸吮、咀嚼、吞咽等功能,还在发音和表情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上下唇之间的裂隙称为口裂,口裂的大小和形态可以随口唇的运动而改变。
后界为咽门,它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咽门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当吞咽时,软腭上提,关闭鼻咽部,防止食物进入鼻腔,同时咽门收缩,使食物顺利进入食管。
上界为腭,它将口腔与鼻腔分隔开来。腭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硬腭位于前部,主要由骨组织构成,表面覆盖着黏膜,质地坚硬,具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软腭位于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组成,柔软且富有弹性,能够在吞咽和发音时进行灵活的运动。
下界为舌下区和舌骨上肌群,舌下区位于舌下方,包含有舌下腺、下颌下腺导管以及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口腔底部的支撑结构,并且在吞咽和舌的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两侧界为颊,颊主要由皮肤、颊肌、黏膜等组成。颊肌收缩时可以协助咀嚼和吸吮,同时保持口腔内的食物在咀嚼过程中不会溢出。颊黏膜上有腮腺导管的开口,能够将腮腺分泌的唾液引入口腔,参与食物的消化。
综上所述,口腔的境界由上下唇、咽门、腭、舌下区和舌骨上肌群以及颊共同构成,这些结构相互协作,保证了口腔正常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