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不同类型的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磺酰脲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这类药物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结合,关闭ATP敏感性钾通道,使细胞膜去极化,进而开放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细胞外钙内流,触发胰岛素的释放。此外,它还能增强胰岛素与靶组织及受体的结合能力,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双胍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肝脏,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减少肝糖输出。同时,它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如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无氧糖酵解。双胍类还能改善脂肪代谢,降低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
α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 -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它能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使糖分较缓慢地被吸收进入血液,避免了餐后血糖的急剧上升。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主要作用是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它可以增加脂肪组织、骨骼肌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
格列奈类药物,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相似,也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它与磺酰脲类的结合位点不同,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DPP - 4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 - 4(DPP - 4)的活性,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 - 1(GLP - 1)的降解,使内源性GLP - 1水平升高。GLP - 1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从而降低血糖。
SGLT - 2抑制剂,抑制肾脏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它不依赖胰岛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