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血脂药物主要是通过影响胆固醇的合成、吸收和代谢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机制:
1. 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例如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能够抑制HMG-CoA还原酶,这是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限速步骤。通过减少肝细胞内的胆固醇含量,可以增加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数量和活性,从而增强对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即“坏”胆固醇)的清除能力。
2. 减少小肠对饮食来源及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比如依泽替米贝等药物主要作用于肠道,通过抑制NPC1L1转运蛋白的功能来减少外源性胆固醇的摄入量。
3. 促进肝脏对LDL-C颗粒的摄取与分解:除了增加受体数目之外,某些药物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增强肝细胞处理和降解LDL-C的能力。
4. 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一些新型调血脂药如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可降低血液中PCSK9水平,使得更多的LDL受体不被破坏而继续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清除血浆LDL-C的效果。
总之,不同的调血脂药物通过上述一种或多种机制来达到降脂效果。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及疗效。
@所有医考生
这一份考生必须有的“搞”分资料
赶快来解锁!
2025年医师资格
《笔试“搞”分秘籍》
全方位帮你综合备考笔试
快扫码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