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士:《答疑周刊》2019年第21期: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要考点(一)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2.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及胸腺组成。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由淋巴结、脾脏及扁桃体等组成。
3.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也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4.IgA分血清型及分泌型。大部分血清型IgA为单体,其他为双聚体或多聚体。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每一sIgA分子含一个J链和一个分泌片。sIgA性能稳定,主要存在于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中,局部浓度高,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5.IgM为五聚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Ig中分子量最大的。是个体发育最早合成的抗体,也是抗原刺激后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近期感染;新生儿脐血中若IgM增高,提示有宫内感染。
6.补体的激活途径:
①经典途径是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补体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了激活途径。除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还有许多因子可激活此途径,如非特异性凝集的Ig、细菌脂多糖、一些RNA肿瘤病毒、双链DNA等。
②替代途径又称旁路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细胞壁成分提供接触面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替代途径的激活物主要是细胞壁成分,如脂多糖、肽糖苷及酵母多糖等。
③MBL途径由急性炎症期产生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病原体结合后启动激活。
7.抗原抗体结合力由大到小排列:疏水作用、氢键结合力、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引力。
8.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①特异性;②可逆性;③比例性;④阶段性。
9.颗粒性抗原:各种细胞、细菌、寄生虫等皆为颗粒性抗原。
10.半抗原:指某物质在独立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或高分子聚合物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
11.半抗原的蛋白质类载体以牛血白蛋白最常用。
12.弗氏完全佐剂和弗氏不完全佐剂:
弗氏不完全佐剂:羊毛脂与液状石蜡的混合物。
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卡介苗。
13.初次免疫一般选择皮内接种,加强免疫和颗粒性抗原一般选择静脉注射。宝贵抗原可选择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
14.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
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凝集原,抗体则称为凝集素。
15.直接凝集反应的分类: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玻片凝集试验:用于ABO血型的测定。
试管凝集试验:肥达试验、外斐试验、输血时也常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
16.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出现的沉淀现象。
17.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出现可溶性小的复合物,肉眼不可见;第二阶段为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约需几十分钟到数小时才能完成,如沉淀线、沉淀环。
18.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否以及相对含量的估计:
沉淀线的形成是根据抗原抗体两者比例所致,沉淀线如果靠近抗原孔,则表示抗体含量较大;沉淀线如果靠近抗体孔,则表示抗原含量较大;不出现沉淀线则表明无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或者抗原过量。
19.抗原或抗体相对分子量的分析:抗原或抗体在琼脂内自由扩散,其速度受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小者扩散快,反之则较慢。由于慢者扩散圈小,局部浓度则较大,形成的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如果两者分子量大致相等,则形成直线。
20.放射免疫技术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125I。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