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脱氢酶测定的原理与临床意义是什么?为了帮助检验职称考生了解,助力检验职称考生复习,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乳酸脱氢酶测定的原理
乳酸脱氢酶催化乳酸至丙酮酸之间的可逆性反应,目前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均能测定,由于逆反应的速度比正反应快4倍,测得的活性也高得多,因此采用不同反应方式的试剂盒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
1994年IFCC推荐的参考方法为从乳酸至丙酮的正反应。
L-乳酸+氧化型辅酶Ⅰ→丙酮酸+还原型辅酶Ⅰ。
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乳酸脱氢酶升高常见于: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2)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寒性黄疸等。
(3)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4)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等。
(5)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
乳酸脱氢酶降低无意义。
推荐阅读:
掌握!2020检验职称高频考点&练习题汇总!
检验职称备考难题不用怕! 这些解决方法来帮你!
以上“乳酸脱氢酶测定的原理与临床意义”信息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各位检验职称考生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考试动态、辅导精华、考试经验、辅导课程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