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尿管型检查—管型种类、形态和临床意义

热点内容推荐

每日一练> 考试大纲>
考试政策详细解读> 课程免费试听>

医学教育网整理“尿管型检查—管型种类、形态和临床意义”,还不清楚的检验职称考生,速度查看!

管型只在肾小管或集合管内形成,其外形长短、粗细,基本可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腔的形状。

1.透明管型

(1)形态:透明管型一般呈规则圆柱体状,但大小、长短很不一致;通常两边平行,两端钝圆(但有时一端可稍尖细),平直或略弯曲,甚至扭曲,质地菲薄,但也有少许颗粒或少量细胞黏附在管型外或包含于其中。

(2)临床意义:透明管型参考值为0~1/LPF。透明管型偶尔可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

病理情况:透明管型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如大量持续出现透明管型,同时可见异常粗大的透明管型和红细胞,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剥落现象,肾脏病变严重;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盂肾炎、肾淤血、恶性高血压、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

2.细胞管型

细胞管型指含有脱落细胞、黏附于凝结的蛋白质之中而形成的管型。

(1)红细胞管型

1)形态:管型中的红细胞常互相粘连而无明显的细胞界线,有的甚至残缺不全。有时红细胞形态完整、清晰,接近正常,易于识别,有时因溶血仅见红细胞残影。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红细胞管型。病理情况: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等,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等。

(2)白细胞管型

1)形态:管型中含有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或脓细胞),一般为中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有时呈团性重合,因白细胞黏附性强,常可呈块状,也可单独存在,或与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并存。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白细胞管型。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非感染性炎症的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可见淋巴细胞管型)。

3)肾上皮细胞管型

1)形态:管型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管型是由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与T-H糖蛋白组成,成片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脱落细胞粘在一起;另一类管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胞体较大,形态多变,典型的上皮细胞呈瓦片状排列,可充满管型,细胞大小不等,核形模糊。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肾上皮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子痫、肾淀粉样变性、慢性肾炎晚期、重金属(如镉、汞、铋等)及其他化学物质、药物中毒。肾移植患者,在移植术3d内,尿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

3.颗粒管型

(1)形态:颗粒管型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含量超过1/3管型面积以上时,称为颗粒管型。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颗粒管型常较透明管型短而宽大,呈淡黄褐色或棕黑色。

按颗粒的粗细又分为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两种,前者充满粗大颗粒,常呈暗褐色;后者含许多微细颗粒,不透明,呈灰色或微黄色。

2)临床意义: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可见于脱水、发热,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等。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型;如出现于慢性肾炎晚期,提示预后不良。

4.蜡样管型

(1)形态:蜡样管型由细颗粒管型或细胞管型进一步衍化而来,也有认为来自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逐渐形成的管型,或者是透明管型在肾小管内停留时间较长演变而成。其外形似透明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折光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蜡样管型。出现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亦可见于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重症肝病等。

5.脂肪管型

(1)形态:脂肪管型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崩解,大量的脂肪滴进入管型内而形成。

管型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折光很强的脂肪滴,当脂肪滴较大时,用偏振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马耳他十字”。

(2)临床意义:正常尿中无脂肪管型。出现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可见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等,尤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6.宽大管型

(1)形态:宽大管型是来自于破损扩张的肾小管、集合管或乳头管,多数宽大管型由颗粒管型和蜡样管型演变而来,但也可由其他管型演变而成。其宽可达50μm以上,是一般管型的2~6倍,既宽又长,可横跨整个视野,不规则,易折断,有时呈扭曲形。

(2)临床意义:正常尿无宽大管型。出现宽大管型,见于重症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早期、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表示预后不良,故又称肾衰管型)。

7.细菌管型和真菌管型

正常尿无细菌或真菌管型。出现细菌管型表明肾脏有病原体感染,常见于肾脓毒性疾病;出现真菌管型提示真菌感染。

8.结晶管型

正常尿无结晶管型。出现结晶管型的临床意义类似相应的结晶尿,多见于代谢性疾病、中毒或药物所致的肾小管内结晶沉积伴急性肾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9.混合管型

混合管型指管型内同时含有不同细胞及其他有形成分。正常尿中无混合管型。混合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出血和血管坏死、肾梗死、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等。

10.其他管型和类管型相似物

(1)其他管型

1)血液管型:指血液进入肾小管后,红细胞崩解破坏,其各种成分所形成的管型称血液管型。其临床意义同红细胞管型。

2)血红蛋白管型:管型内充满血红蛋白。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恶性高血压、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肾单位发生梗死等。

3)血小板管型:主要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肌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5)胆红素管型: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尿胆红素试验常强阳性,可伴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

6)圆柱体:形态与透明管型相似,但一端尖细,有时有扭曲或弯曲,如螺旋状,常伴透明管型同时出现。见于急性肾炎、肾血循环障碍或肾受刺激的患者。

(2)类管型相似物

1)黏液丝:为长线条形,边缘不清,末端尖细卷曲,大小不等,常见暗淡纹。可见于正常尿中,尤其妇女尿中较多;如大量存在常表示尿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反应。

2)假管型:为非晶形尿酸盐、磷酸盐等形成的圆柱体,其外形与管型相似,但无管型的基质,边缘不整齐,两端破碎,其颗粒粗细不均,色泽发暗,加温或加酸后即消失,而真管型不变。

以上“尿管型检查—管型种类、形态和临床意义”信息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各位检验职称考生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考试动态、辅导精华、考试经验、辅导课程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推荐阅读:

考生掌握!临床检验基础:脑脊液检验考点汇总!

考生速看!临床检验基础:羊水检查考点汇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检验职称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4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