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坚持、努力,胜利就会属于你!“间接凝集反应”是检验职称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那“间接凝集反应”有什么知识点呢?以下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间接凝集反应”的相关知识,希望有助于大家备考!祝大家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
一、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
(一)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用以检测标本中待测抗体的凝集反应,称为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二)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用以检测标本中待测抗原的凝集反应,称为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三)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先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混合,然后再加入抗原(或抗体)致敏的载体颗粒,若出现凝集现象,则说明标本中不存在相同抗原,抗体试剂未被结合。
若存在相同抗原,抗体与之结合,凝集反应被抑制,称为正向(或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检测抗体也可测定抗原。
(四)协同凝集反应
协同凝集反应与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相类似,但所用载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
SPA具有与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因此当这种葡萄球菌与IgG抗体连接时,就成为抗体致敏的颗粒载体。如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出现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协同凝集反应也适用于细菌病毒的直接检测。
二、间接血凝试验
(一)原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载体,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被动的凝聚在一起,出现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
(二)载体:最常用的为绵羊、家兔、鸡的红细胞及O型人红细胞。
致敏的新鲜红细胞只能使用2~3天。因此在致敏前先将红细胞醛化,可长期保存而不溶血。常用的醛类有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红细胞经醛化后体积略有增大,两面突起呈圆盘状。
(三)致敏:致敏用的抗原或抗体要求纯度高,并保持良好的免疫活性。
(四)血凝试验:可在微量滴定板或试管中进行,将标本倍比稀释,一般为1:64。凡红细胞沉积于孔底,集中呈一圆点的为不凝集(-)。如红细胞凝集,则分布于孔底周围。以++凝集(红细胞沉积于管底呈环状,四周有凝集的小块)的孔为滴度终点。
三、胶乳凝集试验
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载体为聚苯乙烯胶乳,带有负电荷,可物理性吸附蛋白分子,但这种结合牢固性差。
胶乳凝集试验分试管法和玻片法两种。
四、明胶凝集试验
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将病毒抗原或重组抗原吸附于粉红色明胶颗粒上,当致敏颗粒与样品血清作用时,若血清含有抗病毒抗体则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粉红色凝集。
该方法应用于HIV-1抗体和抗精子抗体检测等。
五、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
(一)抗原的检测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用于检测病原体可溶性抗原,也可用于检测各种蛋白质成分。
(二)抗体的检测
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例如间接凝集试验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以诊断艾滋病、胶乳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溶血素等。
以上内容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间接凝集反应”相关知识,想要了解有关各类医学考试更多更好的资讯,还请大家多多关注医学教育网!今日事今日毕,今日也要努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