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希菌属,尤其是大肠埃希菌(E.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但是某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能够引起人类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
1. 黏附素:许多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株具有特殊的黏附因子,如肠上皮细胞黏附素(如Iha、Cfa/I、CS1-6等),这些因子使细菌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避免被冲走,并为细菌的进一步侵袭提供立足点。
2. 毒力岛:部分E. coli菌株含有毒力岛,这是基因组中一段编码多种毒力相关蛋白的DNA序列。例如,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STEC)就携带有产生志贺样毒素的基因,这些毒素能引起出血性腹泻和溶血
尿毒症综合征。
3. 荚膜多糖:一些E. coli菌株能够合成荚膜多糖,这层外被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并有助于其在体内存活与扩散。
4. 铁吸收系统: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肠道环境中生存下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发展出了高效的铁获取机制。它们可以通过特定的转运蛋白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铁元素,这对于细菌生长至关重要。
5. 侵袭因子:部分E. coli菌株还能产生和分泌各种侵袭因子,如孔道形成毒素(如α-溶血素)和其他破坏宿主细胞膜结构的分子,这些物质能够直接损伤宿主组织或促进其他病原体进入细胞内。
综上所述,埃希菌属的主要致病因素涉及多种生物化学及遗传学特性,它们共同作用导致了该类细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