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mbs试验,又称为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检测体内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主要是IgG类抗体和补体成分)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的诊断中,Coombs试验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当人体产生针对红细胞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时,这些抗体可能不会直接导致红细胞破坏,而是需要通过与补体系统或其他机制相互作用来实现这一过程。此时,虽然红细胞没有立即被破坏,但它们已经携带了不完全抗体或补体成分。Coombs试验正是基于此原理设计出来的:它可以通过加入抗人球蛋白(即抗IgG和/或抗补体的抗体),使得那些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或补体与之结合,从而形成可见的凝集反应。
具体来说,在直接Coombs试验中,如果患者的红细胞上已经结合有自身抗体,则加入抗人球蛋白后会出现凝集现象;而在间接Coombs试验中,则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游离不完全抗体是否能够与正常红细胞发生结合,并在添加抗人球蛋白后产生凝集。
因此,当临床上怀疑某位患者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时,通常会进行Coombs试验以明确诊断。如果直接或间接Coombs试验结果为阳性,则表明存在不完全抗体介导的红细胞损伤机制,支持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的可能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患者的Coombs试验都会呈阳性反应,因此还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