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红细胞计数准确性有多个因素:
1. 样本采集:如果采血时针刺部位消毒液未干,或者抽血过程中混入了组织液,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干扰。另外,采血量不足或过多也可能导致误差。
2. 抗凝剂选择与比例不当:抗凝剂的种类和用量不合适会影响红细胞形态及数量测定。例如EDTA-K2是常用的血液抗凝剂,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红细胞皱缩;而枸橼酸钠则可能引起溶血现象。
3. 混匀程度不够或过度:样本与稀释液混合不充分会导致计数结果偏低;反之,如果摇晃过于剧烈,则容易造成人为性溶血。
4. 温度变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红细胞的稳定性。高温可加速红细胞代谢和形态改变,低温则可能引发冷凝集反应。
5. 仪器误差:自动血球计数仪可能出现校准偏差、通道阻塞等问题;显微镜下人工计数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会影响结果。
6. 标本保存时间过长:长时间存放会使红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如出现影细胞等现象,从而影响计数准确性。
7. 生理和病理因素:如患者处于脱水状态、妊娠期或患有某些疾病(比如多发性骨髓瘤)时,其血液中的蛋白含量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红细胞的稳定性和聚集程度,进而干扰计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