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
贫血的主要特征是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破坏。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红细胞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而在溶血性
贫血中,红细胞的破坏速度加快,导致其寿命显著缩短。这种异常的红细胞破坏可以发生在血管内(即血管内溶血)或在脾脏、肝脏等器官内(即血管外溶血)。此外,溶血性
贫血患者常伴有以下表现:
1.
贫血:表现为皮肤苍白、乏力、心慌等症状。
2. 黄疸: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后产生过多的胆红素,导致皮肤和眼白发黄。
3. 脾肿大:脾脏是清除受损或老化红细胞的主要场所,在溶血性
贫血中可能会出现脾脏增大。
4. 尿色改变:尿液可能呈现深黄色或茶色,这是因为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所致。
诊断时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史等多方面信息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