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和脂肪尿都是尿液中出现异常成分的现象,但两者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临床意义有所不同。
1. 乳糜尿:主要是由于淋巴系统疾病导致的。当人体内的淋巴管受到损伤或阻塞时,淋巴液不能正常回流到血液循环中,而是溢入泌尿系统,尤其是肾脏和输尿管,最终随尿排出体外形成乳糜尿。其特点是尿色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浑浊状,静置后可分层,上层为脂肪颗粒,下层为普通尿液。乳糜尿多见于丝虫病、结核性淋巴管炎等疾病。
2. 脂肪尿:是指尿中出现过多的脂肪滴,通常与肾脏病变有关,特别是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导致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质)漏出进入尿液。脂肪尿的颜色可能呈现为淡黄色或者略带浑浊,但不会像乳糜尿那样明显分层。常见于慢性
肾炎、
糖尿病性
肾病等。
总的来说,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乳糜尿是由于淋巴系统问题引起的,而脂肪尿则多与肾脏功能障碍相关联;从外观上看,乳糜尿颜色更白且容易形成明显的分层现象。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