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抗凝物增多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免疫系统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导致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中一些可能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或磷脂结合,干扰正常的凝血过程。
2. 肿瘤疾病:某些恶性肿瘤可以分泌类似组织凝血活酶的物质或者促进抗凝蛋白如蛋白质C和蛋白质S的消耗,从而引起循环中抗凝物水平上升。
3. 感染性疾病:严重的细菌感染、病毒性肝炎等可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同时伴发炎症反应导致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抑制,造成血液高凝状态以及抗凝机制异常。
4.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抗凝治疗也会增加循环中抗凝物质的浓度。
5. 遗传性因素:遗传性的抗凝血酶缺乏症、蛋白质C或蛋白质S缺乏等情况,虽然通常表现为低水平而非高水平,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表现出类似循环抗凝物增多的表现。
6. 其他情况:如严重肝病时肝脏合成能力下降,影响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的正常生成;肾功能不全时体内清除率降低,可能导致抗凝物质积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