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是一种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原发性(特发性):约50%的患者找不到明确的原因,这类情况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的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
2. 继发性:由其他疾病或者因素引起,包括:
- 感染:如病毒(EBV、CMV等)、细菌感染。
-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等。
- 药物诱导:某些药物可以诱发自身抗体产生,导致溶血。这类药物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磺胺类药物等。
- 恶性肿瘤:如淋巴瘤和
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3. 温抗体型与冷抗体型:根据引起溶血的自身抗体温度不同,可以分为温抗体型(主要在37°C时活性最高)和冷抗体型(0-4°C时活性最高)。其中以温抗体型更为常见。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