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急性排斥反应是一种非常迅速且强烈的免疫应答,通常发生在器官移植后的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这种类型的排斥反应主要由预先存在的抗体引起,这些抗体现在存在于受者的血液中,它们能够识别并攻击供体的组织。
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体介导:在超急性排斥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受者体内已经存在的针对供体特定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或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可能是因为之前移植、输血或
怀孕时产生的。
2. 补体激活:当上述抗体与移植物表面相应的抗原结合后,会触发补体系统的级联反应。这导致了局部炎症反应和血管损伤,进一步加剧免疫攻击。
3. 内皮细胞损伤:由于补体介导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释放各种趋化因子吸引更多的炎性细胞到移植部位,移植物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受到严重损害。这种损伤可引起血栓形成、出血及组织坏死等现象。
4. 炎症反应与细胞毒性作用:随着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激活,它们释放多种酶类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移植物造成进一步伤害。同时,某些免疫效应细胞也可能直接参与攻击并破坏移植器官。
综上所述,超急性排斥反应是由于受者体内预先存在的抗体与供体组织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所引起的一系列快速而强烈的免疫应答过程。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进行器官匹配时会尽量避免选择那些可能引发强烈免疫反应的供体,并且在手术前会对潜在的交叉配型反应进行严格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