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是初步筛查
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在尿常规报告中,有几项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存在
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1. 白细胞(WBC)或白细胞酯酶: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很少。当出现
尿路感染时,白细胞数目会显著增加,因为这是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一种免疫反应。此外,检测尿中白细胞酯酶活性也可以间接反映白细胞增多的情况。
2. 红细胞(RBC):轻度至中度的血尿有时也会出现在
尿路感染者身上,但单独出现红细胞升高并不能直接说明有
尿路感染,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3. 细菌或上皮细胞管型: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较多细菌或者异常形态的上皮细胞,则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情况下都能看到明显的细菌生长,特别是在已经使用抗生素治疗后。
4. 亚硝酸盐阳性:当尿液中存在大量革兰阴性杆菌时,这些细菌可将尿素分解产生的氨转化为亚硝酸盐。因此,亚硝酸盐试纸条测试呈阳性反应通常是
尿路感染的一个标志,特别是对于大肠埃希菌等常见的致病菌。
5.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很低。如果发现尿蛋白增多,则可能是因为炎症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所致,但这并不是特异性指标,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
6. 酸碱度(pH值):
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pH值可能会升高,因为某些细菌可以产生氨,使尿液变碱性。然而,这一变化也并非绝对,还需结合其他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医生应关注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综合判断。如果怀疑患者患有
尿路感染,建议及时转诊至泌尿科或相关科室做进一步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确诊性检查。